氢能中长期规划出炉 万亿市场方兴未艾
发布日期:2022-04-07 09:23:58

http://www.escn.com.cn/upload/202204/02/202204021522414515.jpg


       业界期盼已久的氢能产业中长期规划文件终于落地。

3月23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 年)》(以下简称“《规划》”)。《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氢能自2019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至今的3年时间里,氢能产业发展热度不减,特别是在碳中和目标指引下,绿氢更是成为我国能源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之一。光大证券研报指出,据测算,到2050年我国氢能供应端市场规模达1.3万亿元,制氢端市场规模可观,氢能产业发展迎来新机遇。

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表示,《规划》对我国氢能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将发挥重要指导作用。科学分析了我国氢能产业的发展现状,明确了氢能在我国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中的战略定位、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提出了氢能创新体系、基础设施、多元应用、政策保障、组织实施等方面的具体规划,为我国氢能产业中长期发展描绘了宏伟蓝图。

仍处于发展初期

氢能是一种来源丰富、绿色低碳、应用广泛的二次能源,正逐步成为全球能源转型发展的重要载体之一。

2021年,《关于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等政策文件均对氢能产业发展作出明确部署。

与此同时,目前我国多地与氢能相关的规划已经陆续出台,中国石化等企业也将氢能作为能源转型的重要抓手。《规划》此时出台无疑为氢能市场注入了一针强心剂。

观察当前的能源格局不难发现,全球能源供给仍然以化石能源为主。进入2022年以来,特别是俄乌冲突影响下,国际油价震荡,能源安全再次受到关注。虽然当前化石能源仍然在能源供给中占据主力位置,但在碳中和的背景下,多能互补的发展格局已经成为大势所趋。

《规划》中提到,从国际看,全球主要发达国家高度重视氢能产业发展,氢能已成为加快能源转型升级、培育经济新增长点的重要战略选择。从国内看,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制氢国,年制氢产量约3300万吨,其中,达到工业氢气质量标准的约1200万吨。可再生能源装机量全球第一,在清洁低碳的氢能供给上具有巨大潜力。

对此,中国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杨上明表示,据行业机构统计,我国多地纷纷制定氢能产业相关规划、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布局建设加氢站等基础设施,推动燃料电池车辆等氢能多元化应用。在氢能产业萌动之际,《规划》的出台符合业界期盼,为氢能科技创新和产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将进一步彰显氢能作为可再生能源高效利用重要载体、抢占未来科技发展制高点重要抓手、推动工业低碳转型关键介质,对支撑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规划》中提到,国内氢能产业呈现积极发展态势,已初步掌握氢能制备、储运、加氢、燃料电池和系统集成等主要技术和生产工艺,在部分区域实现燃料电池汽车小规模示范应用。全产业链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超过300家,集中分布在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等区域。

在业内人士看来,此次《规划》中对氢能的定位基本符合市场的预期。“《规划》对氢能在我国能源领域的定位基本符合当前氢能的发展现状。我国氢能产业发展仍处于发展初期,与国际先进水品相比尚需进一步探索。”一位氢能领域从业者说道。

绿氢是未来?

中国石化茂名石化执行董事尹兆林表示,在“双碳”之风的吹动下,氢能发展方兴未艾。

在3月23日召开的国家发展改革委专题发布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高技术司副司长王翔提到,据有关市场机构统计,我国已是世界上最大的制氢国,氢气产能约为4000万吨/年,产量约为3300万吨/年,主要由化石能源制氢和工业副产氢构成,煤制氢和天然气制氢占比近八成,氯碱、焦炉煤气、丙烷脱氢等工业副产氢占比约两成,可再生能源制氢规模还很小。这两年,可再生能源制氢虽然体量不大,但发展态势较为积极。

“以氢的来源将氢气分为灰氢、蓝氢和绿氢,蓝氢是指工业副产氢气或经过碳捕捉过程的氢气,灰氢是化石能源制氢,这两方面同化石能源密不可分,从能源战略层面来看,是没有办法连接绿色发展的。”业内人士表示。

实际上,在《规划》出台前,业内对氢能的未来发展已有所预判。“氢电融合是氢能未来发展的方向。能源未来发展的核心是绿色发展,可再生能源的电力要做到可持续发展离不开氢能,在这个过程中,与能源的连接一定是绿氢。”业内人士说道。

《规划》中明确指出,氢能是用能终端实现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载体。以绿色低碳为方针,加强氢能的绿色供应,营造形式多样的氢能消费生态,提升我国能源安全水平。发挥氢能对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支撑作用,深挖跨界应用潜力,因地制宜引导多元应用,推动交通、工业等用能终端的能源消费转型和高耗能、高排放行业绿色发展,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在2022年全国两会上,中国石化副总经济师吕亮功曾建议,国家加强绿氢产业化发展。

谈及氢能产业的发展现状,王翔在上述专题发布会上提到,2015年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张家口可再生能源示范区,依托丰富的风电、光伏资源,建设了一批风光制氢项目,为冬奥会燃料电池、公交车运营提供绿色低碳氢能;宁夏依托丰富的光伏资源,建设宁东光伏制氢等项目,为煤化工项目提供绿色低碳氢能。

下好全国一盘棋

从氢能产业发展的格局来看,此前,全国多地已经出台了氢能政策,包括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同样发布了区域氢能产业规划,如何实现全国一盘棋对于氢能合理有序发展至关重要。

对此,《规划》中提到,统筹全国氢能产业布局,合理把握产业发展进度,避免无序竞争,有序推进氢能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氢能基础设施安全管理,加快构建安全、稳定、高效的氢能供应网络。

《规划》中进一步提出,结合资源禀赋特点和产业布局,因地制宜选择制氢技术路线,逐步推动构建清洁化、低碳化、低成本的多元制氢体系。在焦化、氯碱、丙烷脱氢等行业集聚地区,优先利用工业副产氢,鼓励就近消纳,降低工业副产氢供给成本。在风光水电资源丰富地区,开展可再生能源制氢示范,逐步扩大示范规模,探索季节性储能和电网调峰。推进固体氧化物电解池制氢、光解水制氢、海水制氢、核能高温制氢等技术研发。探索在氢能应用规模较大的地区设立制氢基地。

对于做到因地制宜的发展氢能产业,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科研信息部部长景春梅提到:“我国资源能源禀赋多样,对能源的选择及经济调控的回旋空间较大,各地区应切实从实际出发,从各自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市场承载能力及地方财力等多方面系统谋划,理性布局,不能跟风盲从搞政绩工程。”

此外,在业内人士看来,此次《规划》中,资金支持方面是一个亮点,其中提到鼓励通过社会资金解决企业资金问题,支持符合条件的氢能企业在科创板、创业板上市融资。

据业内人士判断,未来在氢能的发展进程中,类似光伏和风能的补贴方式可能不会出现。“未来以引导为主,而不是直接支持。未来,氢能产业发展一方面是股权投资,这有些类似互联网企业的发展模式,另一方面是企业层面,通过传统产业升级拉动氢能产业发展。”业内人士说道。

事实上,产业发展在政策引导之下,仍然需要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只有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吸引资本的关注。

记者注意到,在《规划》中,安全问题被反复强调。

对此,欧阳明高提到,类似电池安全之于电动汽车和电化学储能行业,安全在氢能产业发展中的作用不言而喻,必须努力做到万无一失。要建立氢能全产业链数据监控平台,建立安全评价和检测体系,尤其是要注重一线工作人员的安全培训,严格按照安全规范进行日常操作。

此外,景春梅提到,近两年全球多起氢气爆炸事故给氢能安全管理敲响警钟,我国近期也出现氢气转注用软管泄漏导致燃爆事故。纵观国内外近两年氢安全事件,基本涵盖了氢能供应体系。产业发展初期,如果安全事故频发,将对产业造成严重影响。

“反复强调安全,一个是重视,另一个是建立安全保障体系。同时,发展氢能不要因噎废食,在发展氢能的过程中重视安全,但是并不因为氢气的安全性而停止发展。”业内人士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