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油企被指借“蓝氢”虚假减排
发布日期:2021-09-16 09:14:05

近日,研究咨询机构澳大利亚企业责任中心将该国第二大独立油气生产商桑托斯诉至法庭,指出该公司制定的2040年净零排放路径存在“欺骗性”,并质疑“天然气是清洁燃料”的说法。

f1d86be0069572fc649dab97c843ed4d.jpg

净零排放被指“欺骗”

据英国《卫报》报道,澳大利亚企业责任中心(ACCR)在诉讼文件中指出,2020年,桑托斯曾发布年度报告称,“天然气是一种清洁燃料”,这一主张是对天然气的明确误解,天然气在开采过程中会向大气中释放大量二氧化碳以及甲烷。

同时,ACCR也表示,桑托斯在其净零排放路径中提出,将利用碳捕捉与封存(CCS)技术降低碳排放量,但实际上,从桑托斯披露的CCS技术研发现状来看,其可靠性以及试验结果仍有待验证。

ACCR气候与环境部门主管Dan Goucher指出,这一诉讼对于大型油气生产企业至关重要,他们正试图“洗绿他们的油气业务”。

据了解,此次ACCR起诉桑托斯是全球首例质疑企业净零排放目标有效性的案例。Dan Goucher表示:“我们读过很多公司的年报和可持续发展报告,其中有很多主张都不合理。对于投资者来说,他们很难区分哪些是真实可靠的。此次诉讼正是为了揭露那些虚假的说辞。”

针对这一指控,桑托斯方面表示不予回应。

《卫报》援引墨尔本大学高级研究员Laura Schuijers的话称:“对于桑托斯来说,最直接的挑战就是最近因气候行动而引发的诉讼问题。大型油气企业正处于聚光灯下,他们有很高的遭到起诉的风险。投资者也很可能因此而不再投资这些公司,并将其视作潜在的累赘。”

“蓝氢”成质疑的关键点

今年7月,桑托斯发布最新公司战略称,依托于公司超过65年的天然气行业经验,将大力发展“蓝氢”项目,也就是配备有CCS装置的天然气制氢项目,每年可帮助减排数千万吨二氧化碳。

然而,在ACCR看来,“蓝氢”正是油气企业“虚假减排”的关键一点。桑托斯采用CCS技术发展“蓝氢”的计划,很可能只是其用来铺垫“未来大幅扩张化石能源开采活动”的“幌子”。

事实上,不仅桑托斯,截至目前,包括雪佛龙、bp、道达尔等在内的众多跨国油气公司均已公布了氢能发展计划,“蓝氢”在其中都占据有一席之地。

与此同时,德国、英国、美国、日本等国家的氢能战略中,“蓝氢”也都是其能源转型过程中的重要一环。以英国为例,在该国最新公布的氢能战略中,英国政府明确表示,将在2030年前为氢能领域投资40亿英镑,“蓝氢”与绿氢项目都可获得项目补贴。

《卫报》援引英国氢能工业协会高管Chris Jackson的话称:“按照目前大型油气公司公布的数据,到2030年前,油气公司就能够从‘蓝氢’项目中盈利,但英国政府却表示将在未来25年内为‘蓝氢’提供补贴,这是对公共资金的浪费。”

欧洲能源行业咨询机构PWR创始人Mike Parr在接受欧洲媒体Euractiv采访时也表示,现在唯一支持“蓝氢”项目的就只有各国提供的巨额补贴,而政府部门为“蓝氢”提供补贴的举措最终只是让油气公司受益。

“蓝氢”排放量或更高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8月,学术期刊《能源科学与工程》发布的一份研究表明,在全生命周期内,生产“蓝氢”带来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甚至高于直接燃烧天然气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

根据该研究,与传统化石能源制氢相比,配备有碳捕捉与封存设备的“蓝氢”项目全生命周期内二氧化碳排放量仅下降了9%-12%,同时却释放出更多、更加强劲的温室气体甲烷。与此同时,碳捕捉与封存设备的二氧化碳捕捉效率通常只有85%-95%左右,设备正常运转也需要大量电力,这一过程可能会排放出更多二氧化碳。

据《卫报》报道,有环保机构根据英国政府部门发布的数据进行了测算,如果完全用“蓝氢”代替英国每年的天然气消费,到2030年前后,每年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仍将高达600万-800万吨,相当于150万辆汽油车一年的排放量。

多项研究结果的陆续出炉让“蓝氢”招致了更多批评。可再生能源资讯网站Recharge撰文称,在美国、欧盟、俄罗斯等国,油气企业都以“天然气是过渡燃料”、“CCS技术有巨大的应用前景”为由,游说政府部门加大对“蓝氢”项目的支持。这些举动明显说明,大型油气企业只是借助这些方式延长油气开采时长,逃避其应当承担的对抗气候变化的责任。

油价网也撰文称,国际油气巨头正推动各国政府为低碳燃料过渡提供资金支持,利用CCS技术将能让他们向外界展示脱碳计划是有效的并获得政府补贴。另外,甚至有英国油气企业夸大了当前“蓝氢”项目成本,同时也夸大了油气行业脱碳进程中的挑战,这些举措都是为了给新建制氢项目提供额外的资金支持。

市场研究机构伍德麦肯兹也在其最新研究报告中指出,目前,油气行业对低碳能源的投资不足全球总投资额的2%,国际石油公司在脱碳方面的投资只是“蜻蜓点水”。